2021年6月19日,由云美术馆主办,艺术家刘紫茵发起的“‘散步’展览工作坊:一念之间”在牧云溪谷社区成功举办。牧云溪谷社区的居民们积极参与本次活动并通过本次活动对于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一念之间」项目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艺术家刘紫茵对于艺术的定义发起了新的问题:何为艺术?艺术与日常的边界又在哪里?刘紫茵将日常随处可见的社区风景通过贴上展签的方式以自己的思考赋予了他们对于艺术、对于美的新定义。
同时,艺术家也鼓励居民在活动之后自发的去寻找身边的艺术。除了以贴展签的形式去定义他们眼里的作品,也可以视频的方式去记录这一行为或者以摄影这种媒介进行他们各自的创作。
这些创作在经由发起人刘紫茵挑选之后,将进行摄影输出、装裱以摄影展的形式与现已经开放的艺术家刘紫茵个人展览「一念之间」于6月30日共同在艺术家驻留基地呈现,由此生成一场与社区居民共创的公共艺术展览项目,并将持续展览至7月19日。而基于此项目建立起的互动交流的微信群也将长期存续,并期望能够不断生长。
参加工作坊的居民与艺术家刘紫茵合影
云美术馆观展
在活动的开始,刘紫茵先带领居民们参观展览云美术馆首展“散步-从社区延伸到自然”。通过刘紫茵的精彩导览,居民们对于艺术的形式、表现手法都有了新的认识。许多居民都对本次展览兴趣十足,观看每件艺术品时都驻留许久,特别是小朋友们都对展览中的装置艺术感到十分的好奇。
艺术家刘紫茵导览现场
「一念之间」展览
之后,刘紫茵带领居民们来到了位于艺术家驻留基地的刘紫茵个人小型展览「一念之间」。展览展出了18件艺术家基于社区特定场域创作的作品,并以摄影作为呈现方式,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概念作品,在作品的背后有行为的存在。
展览「一念之间」现场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对于「一念之间」项目的一个个人的诠释,艺术家将在社区中随处可见的建筑、场景,甚至是废弃的堆砌物拍摄下来,摒弃了他们的日常功能性,用贴展签并且取名的方式使得日常可见的事物转换成为了艺术品。
艺术家刘紫茵向参与者们介绍她的作品
社区居民在观看「一念之间」展览
艺术讲座
结束参观展览后,艺术家刘紫茵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居民解释和传达了项目「一念之间」的理念,并分享了一些当代艺术的概念、议题和理论。首先,艺术家介绍了项目「一念之间」包含的一系列行为:从行走中发现开始,然后思考和命名艺术品并且给他们粘贴上展签到最后拍摄记录。
讲座现场居民在分发展签
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个项目的关键是去思考日常物件与艺术品的边界,思考如何借物转义,进行意义/概念/表达上的转换。涉及了视觉与语言关系(文本应该对视觉做出全新的诠释和再现),场域信息(拍摄场所中承载的符号与文化属性),短暂艺术的即逝性(展签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消失,但关注的是持续变化,有机生长,无序演变的过程),以及公共艺术的意义。除此之外还分享了当代艺术中的一些理论,如凝视、机构批评、关系美学与后现代主义。在讲座的最后,艺术家发问:作品一念之间审视艺术所发生的空间究竟在哪里?这一定要发生在美术馆吗?艺术只能由策展人诠释?只能由艺术家书写吗?刘紫茵希望居民们也自己思考这些问题,并通过他们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艺术家刘紫茵在讲座现场
行走交流
随后艺术家刘紫茵带领居民们在社区内行走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同时,居民们也积极踊跃的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
居民在艺术家刘紫茵的带领下在社区内行走、创作
居民唐女士是一名艺术发烧友,她之前也参加了艺术家驻留项目的工作室开放日活动,只要社区有活动她都会尽力参加。唐女士对这次工作坊活动表示十分满意,她发现除了艺术她也学到了很多其他的知识。比如说在艺术家驻留基地参观展览的时候,其中一件作品的名字叫“后天”,但是通过艺术家紫茵的介绍她发现这里的后天并不是“明天的明天”的意思,而是中医里的名词。唐女士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她对于作品的理解甚至于她对于艺术的理解都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思考。
居民唐女士在拍摄自己眼中的艺术
居民曾女士也表示说她曾觉得艺术非常高高在上并离她的生活很远,但是通过参加本次的工作坊她意识到了其实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居民曾女士在接受采访
居民曾先生在平时也十分热爱摄影,他觉得本次活动对自己的审美也有一个提升并且希望以后也有类似的活动能够介绍更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居民曾先生与工作人员交流自己的活动心得
艺术家刘紫茵希望居民们能够在工作坊活动结束之后持续创作,发展「一念之间」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她希望可以让居民们对社区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并且加强他们对艺术的认知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艺术。
在此次活动中,艺术家不仅感受到了牧云溪谷居民间熟络友好的氛围,在与居民交谈的点点滴滴中还能感受到他们热爱着自己的居所,对此有归属感,相信艺术会在这里的漫长岁月中持续发酵。
「一念之间」展览现场
相关展览
展览统筹:万境艺术
主办单位:云美术馆
学术支持: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